家委会月报21年11月第一期 家委会月报21年12月第二期 家委会月报22年1月第三期 家委会月报22年2月第四期 家委会月报22年3月第五期 家委会月报22年4月第六期 家委会月报22年5月第七期 家委会月报23年1月第十五期 家委会月报23年2月第十六期 |
2.从高高在上的权威,变成同仇敌忾的盟当我意识到说教是青春期的孩子最听不进去的东西后,我决定给儿子讲讲自己的故事。假期的时候,儿子背着我们偷偷打了个耳洞。一向好脾气的老公看到儿子那还在流血的耳朵, 瞬间就急了,扯着儿子衣领骂他:“一天到晚不知轻重,是不是要去泰国当人妖?”本是一句气话,到了儿子耳朵里,却成了无端受辱的铁证。为此,爷俩半个月都没说过话。直到有一天,我翻出了中学时期拍的大头贴,一边给儿子看,一边自曝“黑历史”:“记得我高中那会儿,特流行厚厚的斜刘海,我也剪了一个。当时你姥姥都快气死了,天天喊着要让我梳上去,我心想,你个中年妇女一点也不懂我们杀马特贵族的潮流。”儿子没说话,但脸上的表情显然是松动了不少。我又接着说:“其实啊,你姥姥根本不用那么大反应。过几年你就算求我留,我也没那发量了不是?”没想到,短短几句话,居然让青春期走高冷路线的儿子笑出了声。后来,儿子主动找了老公,说:“爸, 我想了下,穿耳洞可能确实不太适合我,我还是走硬汉风格比较好。”当父母不再跟青春期的孩子硬碰硬时,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就发挥作用了。
3.避免消极的沟通方式,说出自己的感受。目睹了同学爸爸当着众人打孩子的一幕后,我意识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其实是不懂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的。我们常用的贬低、奚落、命令,不仅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反而会激发孩子的抵抗和怨恨。后来,我在《与青春期和解》一书中看到: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沟通公式:当你(不带偏见地描述某种行为)时,我感觉(表达你的感受),因为(阐明这种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举个例子,当儿子比自己说好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回家时。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说“你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数?”,或者“就知道在外面疯,干脆别回来了!”但自从我知道还有沟通公式后,儿子晚归,我也只是咬了咬牙,轻描淡写地说:“当你比说好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还没到家的时候(行为),我感觉很害怕(感受),因为我担心你在外面发生了意外(结果)。” 让人意外的是,平时一点就着的儿子,听了我的话竟然破天荒地道了歉:“对不起,今天打球打太久了,下周我一定准时回家。”
|